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5日电 题:从这里,走向崭新生活——新疆和田、喀什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见闻
新华社记者荣启涵 曹志恒
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是国际性问题更是世界性难题,许多国家都结合本国实际积极探索解决路径。
新疆尤其是南疆四地州,曾受恐怖主义危害较大、受宗教极端主义渗透干扰严重。当地政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为受极端主义思想影响并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提供一个转变思想与学习技能的平台,将暴恐活动消除在未发之前。
这些被境外某些媒体歪曲为“监狱”“集中营”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究竟是什么样子?它为学员带来了哪些改变?近日,记者来到和田、喀什等地教培中心,采访了许多学员和老师,听他们讲述在这里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感受。
“在这里我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在新疆策划并组织实施数千起暴力恐怖事件,造成大量无辜群众罹难。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生活方方面面,各族人民共同享有的和谐生活秩序被破坏,最基本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被肆意践踏。
“极端主义思想毁了我的生活。”在喀什市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学习的巴哈尔古丽·艾尔肯难掩悲伤,讲述着自己不幸的“婚姻”。
巴哈尔古丽所说的婚姻并不合法。15岁那年,她被父母强迫辍学并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40岁的“野阿訇”(非宗教教职人员),只通过非法宗教活动念一段“尼卡”,被强行蒙面罩袍的她成了这个男人的第七任妻子。
婚后的生活更是一场噩梦。“他经常对我拳打脚踢,生病了不让我去医院,认为医院‘不清真’。”巴哈尔古丽说,在前夫的眼里,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
渐渐地,巴哈尔古丽开始跟随丈夫参加非法讲经活动并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美丽的青春就这样被摧残了,我不仅是受害者,也是违法者。”
最终,这段不堪回首的婚姻以丈夫念三次“塔拉卡”而终结,巴哈尔古丽被抛弃。因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野阿訇”受到了法律制裁,而情节较轻的巴哈尔古丽来到教培中心。
在这里,她逐渐意识到“极端分子其实是利用宗教极端思想毒害百姓,煽动仇恨,欺骗妇女。这些手段都是非法的,必然要遭到法律的惩处”。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劳动技能,她开始逐渐融入正常生活状态,重拾生活的信心。
“2010年至2015年,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特别快。和田地区教育落后,当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极易受到极端思想迷惑。”和田市教培中心教师阿卜杜开比尔·阿卜杜凯尤说。
在新疆,打击暴恐犯罪始终与保障人权相结合。“教育培训工作真正挽救了一批年轻人。”阿卜杜开比尔说,他们以前根本分不清合法与非法,现在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安心接受思想教育转化。如果不对他们的行为及时教育和引导,很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我终于圆了一个大学梦”
在和田市肖尔巴格乡尕宗村一家服装公司生产车间里,布威热则耶·麦麦提托合提正在指导其他女工缝纫衣物,神情放松而自信。
从教培中心毕业后选择来乡里的工厂上班已有多日,她仍清楚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培中心的场景。“看到宽敞的操场、明亮的教室、整齐的宿舍,我想,我没去成的大学,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布威热则耶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上内地大学,但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父亲却认为女孩学习无用。被迫回到家乡后她渐渐受到父亲影响,不仅蒙面罩袍,她还成为传播极端思想的一分子。
“我跟父亲挣扎过,但没用,直到去了教培中心,才意识到自己对校园如此渴望。”到了教培中心,布威热则耶和其他学员一起上课,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和法律知识,课余还参加文体活动,并且系统地掌握了缝纫制衣技能。“中心为我们请了最好的老师,讲得很细致,还有医疗室、心理咨询室。”她说。
谈到现在的工作状态,布威热则耶露出了笑容。她说:“以前老公做机修工收入很不稳定,又不让我工作。现在我们两个都在培训中心学到了技能,还解决了就业,住在政府建设的周转房,家里没有负担了。”每天清晨,她会骑车送女儿去上幼儿园,傍晚接孩子回家做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喀什深圳工业园区内,作为喀什市教培中心第一批毕业生的穆科代斯·艾尔肯已经是车间里的熟练工。她告诉记者:“培训中心更像是我的另一个娘家,我经常想回去看看,很想念那里亲切的老师和同学,大家就像亲人一样。”
“新疆社会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10月初,喀什市乃则尔巴格乡前进村的阿不都内比·阿不都热西提从教培中心顺利毕业,很快就要回到他原来的通讯公司上班了。
妻子回忆,曾经的阿不都内比不允许自己外出工作,要求她蒙面罩袍。而在进入教培中心后不久,他便主动告诉妻子,“你要上班、要学普通话,只有这样才能在家里和社会上都有地位。”
回到家中后,父母印象中那个懒散的阿不都内比不见了。“他生活习惯变好了,早起打扫卫生,对生活更积极,变得更孝顺了。”说起儿子的变化,父亲眼眶闪着泪光。
喀什市教培局副局长米吉提·麦合木提说:“教育培训的初衷就是帮助学员更好回归社会生活,让他们通过学习普通话、法律,掌握一项实用技能,力争实现在校学习与社会就业间的无缝衔接,使毕业学员就业有岗、致富有门。”
喀什、和田等地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办厂,建立乡村卫星工厂,帮助毕业学员实现就业。
在于田县教育培训中心,已经有食品厂、印刷厂、电子商务基地、制鞋厂等8家企业建立了就业实训基地,帮助500多名已经毕业的学员实现了就业。
“当前,新疆呈现出大局稳定、形势可控、趋势向好的态势,已连续21个月未发生暴力恐怖案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的影响下,新疆社会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正气上升,邪气下降,追求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文明生活风尚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宗教极端思想传播受到自觉抵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反恐维稳和去极端化工作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各族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时值深秋,和田市区的夜市依然热闹非凡。来自广西的焦先生正和朋友品尝着当地美食。这已是他第二次自驾来新疆旅行了,“这里的社会治安越来越好,来旅游的人更多了,每次到南疆都感觉人们很热情。”
虽然已过了旅游旺季,但喀什的游客数量仍比往年同期多了许多。每天清晨,喀什古城门外站满了游客,等待观看入城仪式。
?
都说“技多不压身”
那么你想掌握一门技能吗?
从区人社局了解到
又有一波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信息新鲜出炉
赶紧来看一看有没有你心仪的呢?
下个月,武进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将开设茶艺师、焊工初级、西式烘培、UG机械制图以及办公自动化五门课程。培训对象为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和武进区企业职工。

区人社部门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有十多个年头,课程涵盖计算机类、机电类、经济类、服务类四大类别共计16个工种。今年开设课程已超70期,预计全年开课超百期。其中,部分培训工种还可以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武进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培训管理科副科长蒋小飞告诉记者:“我们培训的技能都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有些是企业跟我们要求培训的。”
具体内容如下

1
培训对象
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和武进区企业职工。
2
课程名称及培训时间、地点

3
报名方式
1、现场报名地址:湖塘鸣新中路37-5号四楼、湖塘府西路18号。
2、网络报名:登陆武进人力资源网(www.wjjy.org.cn)进行登记报名。
4
咨询电话
0519-86529710,0519-86527819

5
培训收费
带★的工种可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如超出政府补贴,将收取培训差额成本费用。
更多培训信息请登陆武进人力资源网www.wjjy.org.cn
有意向参训的市民
可登录武进人力资源网登记报名
看好你哟!

记者:陈柳敏
编辑:刘熙 大庆
部分内容来源:武进人社
为了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高质量就业,各地出台多项政策:组织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工作,为导师与学徒提供津贴,提升培训积极性;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助力企业稳岗;发放电子职业培训券,相关人员可结合自身意愿,自主选择培训模式和内容,提升培训的精准性。
开展学徒制培养
师徒均可获津贴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铸锻钢事业部热处理工王国峰犹记得去年第一次“签约收徒”时,看着眼前的几页师徒协议书,望着徒弟许宏宇期盼的眼神,自己的心情也有些激动和紧张:“既然签了字,拿了津贴,就要对他负责。”
上午10点,是师徒二人约好的现场教学时间。俩人写写画画,聊个不停。放下实训手册,他们又套上隔热服,跨上天车吊篮,下到10多米深的加热炉里,排查热处理设备的温度误差。再出来时,师徒二人就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
一起出汗,是为了坚持“手把手”授课。“现在多出汗,以后才能做到最好,要为比武、比赛打好底子。”王国峰手中拿着厚厚一摞“月度教学计划和教案”,上面的记录密密麻麻,每月和每周设置的主题也清晰明了。
“每周至少1次现场教学,每月1次模块化、分段式线上培训,每季度1次比武练兵,每半年1次效果评估,每年1次职业技能大赛。”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段海成说,学徒考核、比赛的结果,会直接计入导师参评公司级大国工匠、首席技能大师、劳动模范的考核体系,学徒制明确了导师责任,也增强了培养热情。
目前,中国一重联合一重技师学院开发了14类工种的实训手册;每个新员工都配有负责“传帮带”的企业导师;导师享有每月500元的津贴,学徒通过年度考核后能获得至少3000元的奖励津贴;院校导师则会每周开设理论性较强的线上课程,让学徒实现“双导师”联合培养……
据介绍,今年以来,黑龙江共有86家企业、41家培训机构参与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工作,组织开展6700名企业职工参加近70个工种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并为2840名学徒注册技工院校非全日制学籍。
设培训专项资金
援助企业稳岗位
早上9点,走进安徽省六安市的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一片火热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生产车间内,缝纫工吴厚丽正在娴熟地操作机器:“最近公司订单量大,早上7点半我们就到岗工作,全力以赴加大生产,满足客户需求。”
别看吴厚丽现在动作麻利,技术一流,几年前刚到公司时,她对服装缝纫技术一窍不通。“之前都是在一些小厂干散活,没接触过服装缝纫。后来我到这里工作时,心里很没底,不知道能否胜任。”吴厚丽回忆。
但入职没多久,吴厚丽的疑虑便被打消了。“公司为我们这些新员工组织了岗前技能培训,既有理论讲解,也有生产实操。我们不仅学会了技术,培训结束后还能领到800块钱的补贴。”吴厚丽高兴地说:“现在我的操作越来越熟练,收入也逐渐提高,最关键的是有了一技之长,能在公司稳定工作下去。”
吴厚丽口中的培训补贴,其实是六安市金安区发放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金安区内工业企业较多,但我们区每年都有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本地的劳动者技能相对不强。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必须加强技能培训。”六安市金安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峻岭告诉记者,企业开展新员工培训需要场地、物资、师资,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政府专门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补贴。
六安市金安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许袁告诉记者,以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为例,农民合作社在对附近村子的脱贫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时,会享受一定补贴,比如每招收一名脱贫户参与养殖技术培训,合作社就会拿到600元的补贴。培训一般持续10天,脱贫户每天也有60块钱的补贴。“培训结束后,区里会对培训人员的资质、数量、培训成果等方面进行细致考核,一切符合规定后,再由财政部门将相关补贴发放至农民合作社和个人,保证每一分钱花到实处。”许袁说。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六安市金安区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319期,参训约18500人,拨付补贴资金1415.74万元,实现就业17827人。“今年,我们预估会有大约7000人接受技能培训,拨付补贴资金800万元。”六安市金安区人社局党组成员杨向东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技能培训工作,加大专项资金的补贴力度,援企稳岗,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推行职业培训券
精准发放到个人
“前段时间,我去都江堰的工地干砌筑的活,挣了不少钱!”四川眉山工程技师学院2017级建筑班学生蔡斌说,利用刚学到的砌筑技术,他前往建筑工地实习:“50天不到,赚了1万多元!”蔡斌的消息不仅让父母惊喜,也让同学们感到意外。
可他本来学习的是建筑测量专业,为何能到砌筑岗位实习?面对同学的疑问,蔡斌给出了答案:“多亏了去年参加的砌筑工职业培训。”
原来,去年10月,作为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蔡斌获得了眉山市人社局发放的电子职业培训券。不久以后,承接职业培训的眉山工程技术学院就为他和领到券的同学们安排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
蔡斌清楚记得参加培训的第一天,他打开手机微信的电子社保卡,轻轻一扫,信息对比完成后,很快就完成了报名认证工作。选择砌筑工的培训,蔡斌有自己的想法:建筑测量技术含量高,砌筑工的市场需求大,掌握两门技术,以后工作的时候更有竞争力。
与眉山市人社局合作,承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眉山工程技师学院院长黄健有自己的考虑。“本来我们就是技术院校,在电力、建筑和机械等方面有技术特长”,黄健说,对获得职业培训券的市民进行培训,一方面发挥了学校的职业教育实力,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的需要。
2020年以来,四川积极推行职业培训券试点,将其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要方面。“我们利用电子社保卡覆盖面广和直达用户的优势,依托其发放电子职业培训券”,眉山市人社局就业创业科科长姜茂青介绍,眉山作为省内的5个试点城市之一,已经发放职业培训券2484张,主要覆盖职业院校学生、贫困劳动力和企业职工等群体。
电子职业培训券如何实现精准发放?姜茂青介绍,四川建立了培训经办管理系统,与四川省社保、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的数据关联,从而可以掌握劳动者的就业状态、培训意愿等。“这样就可以筛选出需要培训的人群,有针对性地发放职业培训券。”姜茂青说。
“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实现了‘机构找人’到‘人选机构’的转变”,黄健感叹,过去眉山工程技术学院要通过走村入户、联系合作企业的方式找到需要培训的群体。而今,电子职业培训券精准发放到需要的群体。相关人员结合各自意愿,在相关就业平台查询培训信息后,就可自主选择培训模式和内容。
姜茂青说,培训结业后,核销电子培训券,承训机构可获得职业培训补贴。依托新开发的四川就业创业培训监管平台,职业培训已经实现线上线下人脸识别、实训监控、手机定位,可以进行线上抽查,培训组织、培训开班、过程监管、补贴申领、资金拨付等环节也已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监管,保证了培训真正落地见效。(记者张艺开 田先进 王永战)
0 评论